26年前,出生在永定一个贫穷山村的我,通过努力学习,如愿以偿地考上了大学,从家乡来到上海求学。外出求学创业多年后,2017年12月,作为中国华能集团下属霞浦核电有限公司的第五批省派驻村干部,我又回到永定,在岐岭镇湖河村开启了为期三年“驻村第一书记”的征程。
以这样的身份再回到家乡,是我从来没有想过的。这次回乡,肩上多了一重身份和一份责任!从永定到上海到福州再回永定,虽春秋兜转、几经迂回,但始终初心不改,我暗下决心,一定要让湖河村脱贫,决不能给家乡人丢脸。
湖河村新貌
湖河村地处原中央苏区永定革命老区的金丰大山下,毛泽东曾在古田会议前夕,在湖河村对面的小山村牛牯扑,一边养病,一边读书看报。
王勇(右一)和湖河村村民交流
沿着先辈的足迹,我开始了在湖河村的帮扶工作。从驻村伊始,我就常和村“两委”干部一起走家串户、到田间地头实地了解、与老乡村民唠唠家常。一方面熟悉村情村貌,另一方面也希望能为湖河村的贫困户找到“良方”拔除“穷根”。
在走访中我慢慢发现,贫困户家的孩子家里经济条件差,家庭状况复杂,往往学习成绩不好,也不爱学习,让人揪心不已。建档立卡贫困户张顺英的孙子小璐(化名,下同)便是其中一例。
我第一次来到张顺英家里时,小璐放学正好回来。小男孩长得黑黑瘦瘦,眼睛活泼又灵动,他书包一甩,蹦蹦跳跳地又去外面玩了。屋子里杂乱不已,书本、作业堆在桌子角落仿佛沉寂多年。
小璐的爸爸早在六年前就已失踪,妈妈不久也改嫁他乡,只剩着小璐与奶奶相依为命。虽然吃穿不愁,在镇中心小学上学不仅学杂费全免,每年还有补助,然而,父爱、母爱的缺失,小孩贪玩的天性,让平时忙碌的老奶奶对孙子的教育无能为力。
二十多年前,我的父母咬紧牙关,供我读书上学,我至今仍心怀感激,可以说是教育改变了我的命运。如今上学的费用已经不再是负担,贫困家庭的孩子却不愿读书了。看着小璐,我的心被刺痛,也从心底下定决定,要扭转他的厌学心态。
王勇与小璐谈心
从那开始,我有事没事都会去张顺英家里坐坐,看看这个孩子,和他说说话,鼓励、督促小璐努力学习,给他带去作业本、笔和文具。慢慢地,我发现小璐的厌学情绪少了,学习的自觉性提高了。
2018年的暑假刚刚开始,我又来到小璐家,逮住了刚要出门玩的小璐,便询问起他的暑假作业。小璐皱着眉头说:“暑假里老师布置了挺多作业!”
小璐在家帮助奶奶干活
看着小璐的神色,我试探着问他,能不能把暑假作业做完。“王叔叔,我可以做完的!”小璐抬起头时,我看到了他眼神里的坚定。
暑假里我时常到他家去看看瞧瞧,以自己的方式关心关注着这个孩子。开学后,我找到他的班主任,她告诉我,这次小璐的暑假作业完成得很好。“王叔叔会来检查你的作业的。”后来,这句话成了老奶奶督促孙子做作业的法宝。
在我的关心下,小璐慢慢开朗了,有什么话也愿意跟我说,学习成绩也稳步上升。
“只要有一个贫困孩子通过教育成才,就会点燃了一个家庭的希望。”我想,只要讲好教育脱贫的故事,让孩子们在贫困中坚持把书读下去,就能从思想上切断贫困代际传递通道。
王勇经常前往学校看望孩子,关心他们的学习
湖河村不止一个像小璐这样的孩子,为了让这些孩子们课后有一个好去处,2019年,我从上海的一家爱心企业拉来帮扶资金,与镇中心小学合办“四点半课堂”,由爱心企业出资建设图书阅览室,并购买课外书籍,聘请老师辅导。
每周一到周四的下午放学后,镇中心小学图书阅览室里的“四点半课堂”准时开课,来自湖河村的十多个孩子聚在这里,做作业、阅读,不再像过去一样在村里疯玩。一年多“四点半课堂”的学习,让孩子们学习习惯逐渐养成,各科成绩也进步很大。看着现在的湖河村孩子们,我暗暗对自己说,自己的汗水没有白流,自己的付出没有白费。
在“四点半课堂”学习的孩子们
如今,我已经驻村扶贫两年多了,湖河村11户42个贫困人口都实现了稳定脱贫。脑海中再现“湖河村”时,这三个字像是被赋予了生命一样,鲜活而饱含温度,对我来讲,它不是一个简单的地名,而是我曾辛勤耕耘的幸福家园,这里寄托着我的扶贫心愿,更承载着众多孩子们的梦想与未来。
口述:王勇(华能霞浦核电有限公司派驻龙岩市永定区岐岭镇湖河村党支部第一书记) 整理:熊凯俊 李椿婷 供稿 | 龙岩市纪委监委、龙岩市永定区纪委监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