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营销无国界,企业家有祖国。优秀企业家必须对国家、对民族怀有崇高使命感和强烈责任感,把企业发展同国家繁荣、民族兴盛、人民幸福紧密结合在一起,主动为国担当、为国分忧,正所谓“利于国者爱之,害于国者恶之”。
——7月21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企业家座谈会上的讲话
“利于国者爱之,害于国者恶之”出自《晏子春秋》,这是记载春秋时期齐国政治家晏婴言行的一部典籍。这句话的背景是,齐景公滥赏无功之人,所以晏子劝谏他:当年夏商周三代兴盛的时候,君主喜欢那些对国家有利的人,而厌恶那些对国家有害的人,所以贤良的人越来越多,奸邪的人越来越少。今天我们常用这句话来表达对国家有利的人或事,我们都应该喜爱和欢迎;对损害国家利益的人或事,则都应当憎恨和反对。
爱国,一直是中华民族融在血液中、埋在骨子里的坚定信念。清代顾炎武说,“保天下者,匹夫之贱,与有责焉耳矣”,无论是居庙堂之高还是处江湖之远,都是家国利益休戚与共者。这个道理,早在两千多年前的春秋时期,一个最为普通不过的平民百姓,就已经深刻地懂得其中意义。
《左传·僖公三十三年》中记载,秦国决定利用晋国国丧机会,挥师东进、偷袭郑国。一位来自郑国的商人弦高,在前往周地去卖牛的路上,在临近郑国的小国滑国遇见了来势汹汹的秦师。
弦高立刻警觉,预知自己邦国必将有难。他立刻让同伴赶回郑国报信,但又恐回国报信为时已晚,便冒险行使一计。他假扮成郑国使臣,带着贩卖的牛,前去拜见秦军主帅,有礼有节地说:“我们郑国国君知道秦军到来,没什么可以为您准备的,就特别带上这十二头牛,来犒劳将士们。”
秦军将领们一听,惊惧不已,心想郑国已经有准备了,还派使臣前来送礼,自然是对两军交战胸有成竹。秦国本来是预计能偷袭郑国成功,才火速来攻,如今既然已经失去了偷袭得手的优势条件,这仗也没必要再打了。于是,秦军决定撤兵回国。
就这样,弦高自损财物,以身犯险,以一介平民百姓的英勇救国之举,挽救了祖国的覆灭之危。这真如司马迁所说,“常思奋不顾身,而殉国家之急”。也如林则徐之言:“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当郑国君主要奖赏弦高时,他却婉言谢绝:“作为商人,忠于国家是理所当然的,如果受奖,岂不是把我当作外人了?”
历史一路走来,有太多如弦高一般的平凡英雄,他们也许没有留下惊天动地的话语,但用生命和鲜血践行着对祖国的热爱。和平年代,战火硝烟早已远去。从“把中国人的饭碗牢牢端在自己手中”到“坚定用脚步丈量大地的初心”,从“干惊天动地事,做隐姓埋名人”到“青春不只是眼前的潇洒,也有家国与边关”,爱国与奉献依然是所有中华儿女心中的守望。
习近平总书记在企业家座谈会上的讲话中,用“利于国者爱之,害于国者恶之”来勉励广大企业家要有家国情怀,把自身事业和祖国、人民的前途命运紧密结合在一起。事实上,从近代以来,中国能够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本身就是“工农兵学商,一起来救亡”的结果:为了改变旧中国国弱民贫之境况,清末民初实业家张謇践行“实业救国”理念,兴办大生纱厂等20多家企业,通州师范学校等370余所学校,为中国近代民族工业和教育事业作出巨大贡献;抗战时期,“华侨旗帜”陈嘉庚动员南洋华侨踊跃捐款,并投资设立制药厂,直接为前线供应药品;在革命、建设和改革各个历史时期,从创办近代化学厂、带头进行公私合营到毅然投身改革开放大潮,企业家王光英始终与国家发展大势同频共振……一代代企业家把深沉的家国情怀倾注在实实在在报效国家的行动中。
一个人的人生价值,因为自觉与国家需要和民族命运相结合而倍显雄伟;一个时代的气质品格,因为千百万人以身许国、无私奉献而光芒万丈。(田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