镇江楼坐落在大溪乡大溪村,是大溪游氏十一世祖蜚声公(1625~1709)于清朝康熙年间所建,已有300多年历史。大门对联为:镇宅乾坤大;江山日月长。
镇江楼坐西向东,方形,有内外两圈。外圈为主楼,土木结构,内通廊式,高4层,48开间。楼南北(正面)宽46.8米,进深45.5米(至石脚外沿)。底层墙厚1.7米,顶层墙厚1.1米。悬山屋顶,屋檐宽大。镇江楼的屋顶瓦面作平面交接,外坡交接处形成垂脊,内坡交接处形成天沟,脊顶保持水平,呈现出雍容大方的气度。这样的屋面,在四个角间要加架斜梁,以分散角间梁架的受力,增强屋顶的稳定性。大楼门坪宽阔。近年,由香港游小民先生捐资近百万元在门坪外兴建休闲广场,四时花草绿意盎然,旁边小桥流水,碧流潺潺。
镇江楼原名叫振昌楼,曾两度遭兵燹,一次是1865年被太平军烧毁,一次是1930年10月,国民党张贞部围剿苏维埃政府所烧。大溪在南洋的华侨多,为了重建家园,游子云、游振元、游彬辉三人前往印尼,向侨胞筹募资金,以期重建大楼。海外侨胞慷慨解囊,竭力资助。在侨胞鼎力支持下,经三年努力,大楼重建起来,重建后的振昌楼改名为“镇江楼”:“镇”者,“真”“金”不怕火也,“江”者,水也,其用意为克制火灾为患。为了防止火灾,重建时,在楼内夯筑了8堵子墙,用以隔火。后向的子墙在后厅的两边,前向的子墙在门厅的两边,门和厅两边各有6间。南北向的两端各架两个楼梯,楼梯往中间2间各夯筑一子墙,两子墙之间有5间。子墙伸出勾栏外,二层以上在子墙中开拱门相通;底层则在子墙头一端砌砖柱,砖柱与间面之间空作走廊,砖柱上置过梁承托子墙。很明显,这样建筑的子墙,其隔火作用更加突出。
镇江楼建成之后,上祖传下六大房子孙入住。至1970年代,楼内住有36户,480多人。一大家族聚居土楼,和睦相处,团结互助,吃苦耐劳,勤俭持家,诚实为人,为乡人赞誉。镇江楼人崇文重教,蜚声公后辈曾培养出文秀才游睿若、游文靖,武秀才游高能。海外宗亲,情系故土,对家乡教育事业给予莫大的支持。近几十年来,蜚声公后辈出了不少大中专毕业生,也有硕士毕业生、博士毕业生。其中不少成为政商名人和高级专业技术人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