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生于寻常百姓家的蔡方平自幼勤奋好学,并有着过目成诵的记忆力。在那个书籍匮乏的年代,蔡方平时常在听老师和朋友讲述之后,把听到的内容记录整理成册。
然而,命运并没有眷顾这个贫苦家庭的孩子。13岁那年,蔡方平的父亲撒手人寰,撇下年迈的祖母、悲痛欲绝的母亲和嗷嗷待哺的弟弟。
面对窘境,年少的蔡方平毅然挑起了家庭的重担,只身前往广东游学。到了年底,蔡方平扛着一边游学一边省吃俭用积累下来的大米回到东山,孝敬祖母和母亲,让一家人得以过一个温饱的春节。
艰苦的生活让蔡方平了解民生疾苦,也磨炼了他吃苦耐劳的坚强意志。逆境中的蔡方平始终坚持学习,并积累了渊博的学识,朝廷法律、社会人生、风俗世故、天文地理、诗书礼乐无不通晓。又因胆识过人,好打抱不平,为乡里人所尊重。
可如此青年才俊,却没有想象中那般官运亨通。蔡方平47岁才得以参加贡生选拔,却错过考举的机会。万历十六年,已逾天命之年的蔡方平参加吏部应选,又因为得罪负责选拔的官员,被认定不得选用。庆幸此时他遇见了伯乐——吏部尚书杨巍。杨巍看到蔡方平所做的策论,认为蔡方平是个奇才,才破格授其为淳安县令。
敢作敢为 私开官仓济黎民
56岁的蔡方平走马上任之时,山高路陡、百姓生活穷困的浙江省淳安县正值大灾荒,饥饿难忍的老百姓吃完了树皮嚼草根,走投无路之下,正准备聚众闹事。眼看民乱一触即发,蔡方平一边安抚民怨,一边急信请求知府准许开仓放粮、救济百姓。不料知府却否定了蔡方平的意见,不同意开仓济困。得知此事,县衙主簿也奉劝蔡方平置身事外,莫要引火烧身,私开官仓可能丢官罢职,甚至惹来杀身之祸。
采访文博研究员孙英龙
蔡方平深谙“水能载舟亦能覆舟"之理,看见处于水深火热之中的百姓,他顾不得上司反对,下令开仓放粮。由于救济及时,淳安县几万民众幸免于难,对这位新上任的县令感激涕零。蔡方平趁热打铁,动员老百姓应季播种耕种,恢复生产。同时疏通水道、轻徭薄役、组织商贸,一时之间,淳安县百业兴旺。
公正如山 明断是非平冤狱
蔡方平就任之前,淳安县一度盗贼横行,他们洗劫富裕人家,却未能被绳之以法。一些外地流民流浪到这里,被误认为盗贼,锒铛入狱。蔡方平在视察监狱时,看到这些所谓的盗贼大多是羸弱的老人,不禁心生疑惑。经过审讯,果然是蒙冤受屈的良民,遂帮他们一一平反。沉冤昭雪的良民感恩戴德,纷纷称蔡方平为神君。
东山县陈城镇湖塘村
然而,蔡方平一系列得民心的举措却招来了朝廷奸佞的非议。东厂以蔡方平擅开粮仓、私放犯人,有笼络人心图谋不轨之嫌报告朝廷,谗佞之臣纷纷抨击议论,主张严惩蔡方平。幸得曾任淳安县令、时任南京右佥都御史的海瑞力保,蔡方平才化险为夷。
采访福建省作协会员林定泗
政声传世 清廉如水照后人
东山县志
蔡方平为官一任、造福一方,却一直保持清正廉洁,生活清苦。上任之时,他独身一人衣衫褴褛来到衙门,县衙主簿差点把他当贼轰出去;三年后离任,蔡方平还跟来时一样,除了书籍和几件破旧的衣服,再无其他。
孝子祠悬挂的《廉光浙水》牌匾
在任期间,蔡方平不畏权贵,面对上司索要财物,笑言要将绶带上的佩玉解下送给上司,使得上司无地自容。因政绩突出,奉旨上京觐见皇帝,高兴之余却连一件好的衣服都找不到。淳安县古名清溪县,条条溪流清澈见底,同僚感慨蔡方平清廉如水,赠号“清溪”。后来朝廷为表彰他的清廉和突出政绩,赐匾“廉光浙水”。
蔡方平墓前碑刻
蔡方平的高尚品行深深地影响着后人,淳安百姓为他建蔡公祠世代朝拜。
蔡方平儿子蔡保祯
其子蔡保祯和明朝著名的武英殿大学士黄道周同为爱国志士,为人至孝谦谨,文学品德俱佳。蔡方平病逝后葬于大帽山,蔡保祯结庐墓侧为父蓄发守孝三年又三年,并在村里建造“永慕堂”缅怀父亲的品德。其孝行感动了万历皇帝,下旨召见。明崇祯皇帝又钦封蔡保祯为孝子,钦赠“钦旌孝子”“孝重闽山”匾额。
孝子祠
三百多年来,湖塘村蔡氏族人受蔡方平父子的感召,始终秉持廉洁品德,倡导孝道文化,演绎出许多感人肺腑的孝德故事。有十多年如一日照顾全身瘫痪的母亲的蔡德发,也有十多年真情侍候九旬公公和婆婆的“好媳妇”孝德模范蔡如英……
代代相传的孝廉种子在这个村庄生根发芽,长成一片绿荫,庇护和引领着后人继续前行。
孝子祠碑
漳州市纪委监委供稿